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安全重点任务
13 2025-04-05 07:52:58
近年来,我们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大投入,围绕节能减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立足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立足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大局。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的重大举措,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2022年金秋时节,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四川全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到2027年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并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装备、新型显示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产品、掌握一批与国际先进并跑或领跑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我们开展临床试验研究需要用到CAR-T细胞生产线,若自己搭建固定资产投入要近3000万元,对科创型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力促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聚集发展新动能。◇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提出并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坚持工业兴省不动摇。
四川大力推行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让地块实现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使道路互联互通。去年引进7个百亿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3个上半年已投产,较好地支撑了经济发展。
2023年四川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坚持筑牢生态屏障。受地理条件制约,四川7800多万亩耕地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的耕地面积仅有1088万亩,占比不到14%,6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占比超70%,被形容为一平二坡七分山。位于盐源县棉垭镇的四川盐源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凉风坳风电场一角(2022 年 6 月 20 日摄)江宏景摄 / 本刊相向协同 新增长极乘势跃升3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形成开放新支点,推动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鱼米之乡项目是西充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35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的重要内容。继三线建设之后,四川再次抓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大机遇,显著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今年一季度,绵阳经济增速达8.5%。
02:0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丁 任硌 韩洁 江毅治蜀兴川,气象万千。2021年6月,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城市,开启西南腹地通向国际国内数百个城市的空中新走廊。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成为中国交通四极,推动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全力谋发展的同时,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国内面板行业龙头京东方在川渝地区投资超2000亿元,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类终端电子产品的AMOLED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3条AMOLED生产线分别位于成都、绵阳和重庆。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机主机设备研制均在四川完成,创造了国内最长等级1828毫米转子末级叶片、世界在制最大尺寸和重量的核电汽轮机转子、世界在制最大核电汽轮机汽缸等一系列纪录。每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等地的红嘴鸥不远万里来此做客,鸥鸟翔集、水清鱼跃、人来人往。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小军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多个国家级战略规划落地四川,成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力支撑。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说。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的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不断挥舞。芯片大小仅有头发丝的一半,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既要确保绝大部分不损坏,还要检测修复每一颗坏掉的芯片。
四川深入构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9个品牌荣登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2018年迈上4万亿元台阶后,四川持续稳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2022年达5.67万亿元。
眉山市挖掘农产品深加工的价值潜力,将不起眼的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2011年的2.11万亿元,四川经济总量每隔三四年新增1万亿元。
2022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升至40.2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成左右。西成高铁、成贵客专建成通车,成达万、成自宜等高铁正加速建设,将更快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增长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参与采写记者:陈健 胡旭 高健钧 张超群 李力可)。
经过10年快速发展,四川走到了新的关键节点:如何既保证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成都成为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宜宾一手抓新兴产业筑巢引凤,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了以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为主的绿色新能源产业新舞台。
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9.5%,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筑牢生态屏障,坚持绿色发展。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川抓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大机遇,显著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英才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川渝两地滚动实施248个标志性重大项目,累计开工226个、完成投资8133.4亿元,今年1至4月完成投资116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3%。
四川省以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积极促进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同轨同享,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相向而行,川渝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截至2022年底,四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今年还将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四川省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工业兴省不动摇。
两地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推动产业链、园区和招商引资合作,两大产业全域配套率超80%,川渝正携手打造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